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25的文章

企業資安防護不能只升級 Windows!

圖片
 第三方應用程式與駭客攻擊的隱藏風險 一、為什麼只升級 Windows / Office 不夠? 駭客手法多元 :釣魚信附帶的 PDF、惡意網站的 JS 外掛,往往利用 第三方軟體漏洞 。 系統更新≠全域更新 :Windows 補丁只管作業系統核心,卻不會修復 Adobe Reader、Chrome、VPN 客戶端這些應用程式。 實務案例 :不少企業因未更新瀏覽器外掛,被駭客架設隱形挖礦程式,直到電腦變慢才發現。 二、駭客最常攻擊的應用程式類型 瀏覽器及外掛 :Chrome、Edge、老舊 IE、Flash、Java。 PDF / Office Viewer :Adobe Reader、第三方 Office 開啟工具。 VPN / 遠端桌面軟體 :未更新的 VPN 客戶端、TeamViewer。 企業常用應用 :ERP、HR 系統、財務報表工具,如果未更新,容易成為入侵入口。 三、企業應如何加強防護? 集中化更新管理 使用 WSUS / Intune / MDM 等集中化工具,不只推 Windows 更新,也納入第三方應用更新。 搭配 Patch Management 軟體 (如 ManageEngine、PDQ Deploy)。 最小化安裝軟體 員工電腦避免安裝無謂的免費軟體或工具列,減少暴露面。 定期資安檢測 使用弱點掃描工具(如 Nessus、OpenVAS)檢查系統與應用程式漏洞。 多層次防禦 防火牆+IPS/IDS 過濾惡意流量。 EDR(端點偵測)即時監控異常行為。 四、結論 企業防駭不能只靠「升級 Windows」,還需要 全面更新所有應用程式 ,並透過集中化管理與弱點掃描,確保每個端點不成為破口。

員工日常電腦安全行為守則:企業最常忽略的 5 個習慣

圖片
  在資訊安全的防護中,企業常投資在防火牆、防毒軟體、伺服器加固,但實際上,最容易成為漏洞的往往不是設備,而是「人」。 員工日常電腦使用中的小習慣,經常是駭客攻擊的最佳切入點。 政府或廣告宣導常告訴大家「不要亂點連結」「不要下載不明檔案」,但這些提醒過於籠統,真正能落實到企業內部的,應該是 具體可執行的行為準則 。 以下整理出 企業最常忽略的 5 個細節 ,幫助中小企業與大型組織有效降低人為風險。 1. 不只是「不要亂點」,而是「如何判斷能不能點」 在商務往來中,郵件附件與連結幾乎是不可避免的。 關鍵不在於禁止點擊,而在於學會判斷: 檢查寄件人信箱 :是否為熟悉的網域?是否拼字有異? 滑鼠移到連結上 :先看實際 URL 是否為可疑或拼錯字的品牌網址。 附件處理方式 :先下載並用公司防毒或 EDR 掃描,再決定是否開啟。 2. 電腦閒置時必須鎖定 午休、會議或短暫離開座位時,若沒有鎖定電腦,任何人都可能在幾分鐘內取走文件或郵件內容。 快速鎖定快捷鍵 : Windows → Win + L macOS → Control + Command + Q IT 部門建議 :統一設定「自動鎖屏 5 分鐘」,避免人為疏忽。 3. 密碼管理不是 Excel 或便利貼 複雜密碼政策若缺乏配套,員工往往會將密碼存在 Excel,甚至寫在紙條上貼在螢幕旁。這等於直接將大門敞開。 解決方案 :推廣使用密碼管理工具(如 1Password、Bitwarden、LastPass)。 企業作法 :公司可提供授權帳號,統一安全管理。 4. 更新不只限於 Windows / Office 許多攻擊並非來自系統漏洞,而是來自第三方應用程式: 常見目標 → Zoom、Teams、瀏覽器外掛、PDF Reader。 員工習慣 → 不要長期點「稍後再說」。 IT 策略 → 部署集中管理或自動更新機制,確保漏洞及時修補。 5. USB 與外接設備的風險 許多中小企業仍習慣用 USB 傳輸檔案,但這正是惡意程式潛伏的管道。 原則 :未經授權的外接裝置不得隨意使用。 技術方法 :利用 EDR / MDM 工具限制 USB 權限。 教育提醒 :強調「只是傳檔案」...

Wi-Fi 部署實務:如何設定多 SSID 分流(員工 vs 客戶 Wi-Fi)

圖片
  在多數中小企業或辦公室環境裡,Wi-Fi 不只是「上網工具」,還必須承載員工內部作業、雲端服務,甚至客戶臨時使用需求。如果沒有做好網路分流,很容易導致以下問題: 員工網路被拖慢 :客戶連上 Wi-Fi 後大量使用影片、下載檔案,影響工作效率。 資安風險升高 :客戶裝置可能帶有惡意程式,若與員工內部網路在同一區,容易成為入侵管道。 管理困難 :所有人用同一個 SSID(Wi-Fi 名稱),流量來源與問題點難以追蹤。 解決方式,就是 設定多 SSID 分流 。 什麼是多 SSID 分流? 簡單來說,就是在同一組 Wi-Fi 設備上,建立多個「不同的 Wi-Fi 名稱(SSID)」並分別指派用途,例如: Staff-WiFi (內部專用) → 連線到內部伺服器、NAS、印表機 Guest-WiFi (訪客專用) → 僅能上網,禁止存取內部資源 這樣就能在 同一台無線 AP 上,做到「一個硬體,兩個網路環境」。 如何設定多 SSID 分流? 大部分中高階無線基地台(Access Point,AP)或中小企業路由器都支援此功能,設定步驟通常如下: 進入無線控制介面 找到「SSID / 無線網路」設定區。 新增多組 SSID 建立 Staff-WiFi → 設定 WPA2/WPA3 密碼,限定員工使用。 建立 Guest-WiFi → 可以用簡單密碼,甚至每日更換。 VLAN 分流(進階) 將不同 SSID 分配到不同的 VLAN(虛擬區域網路)。 Staff VLAN → 能存取伺服器、NAS。 Guest VLAN → 僅能上網,不可連內部系統。 頻寬管理(可選) 限制 Guest Wi-Fi 每人最大速度,避免客戶壓縮到員工使用的流量。 多 SSID 的好處 資安提升 :避免訪客電腦存取內部資料。 效能穩定 :確保工作網路不被影響。 管理方便 :能快速追蹤是哪個網段出現問題。 專業建議 雖然多數企業級 AP、甚至部分家用高階 Wi-Fi 路由器都能設定多 SSID,但若牽涉 VLAN 分流、網路安全策略、流量監控 ,仍建議由專業 IT 或 SI 廠商規劃,才能真正落實安全與穩定。 ?...

家用 Wi-Fi 撐得住嗎?中小企業常見誤區與升級指南

圖片
在台灣,許多中小企業為了省預算,往往會直接購買高階「家用 Wi-Fi 分享器」,當成公司主要的無線網路設備。剛開始可能還勉強夠用,但隨著員工人數增加、系統上雲、客戶需求變多,網路就開始頻繁出現 斷線、延遲、速度掉下來 的狀況。這時候,問題已經不是「訊號強不強」而是 「你用的設備根本不適合企業環境」 。 為什麼中小企業常選家用 Wi-Fi? 容易買 :3C 賣場隨便一台就能用 價格便宜 :覺得只要能上網就好 誤解需求 :認為「訊號滿格」=「穩定快速」 缺乏 IT 專責人員 :公司內部沒有人能專業評估 家用 Wi-Fi 與企業級 Wi-Fi 差在哪裡? 功能 家用 Wi-Fi (高階路由器) 企業級 Wi-Fi (AP / Controller) 穩定性 設計給 10~20 人使用 可同時支援數十~數百人 管理性 單一台設備,難以控管流量 集中管理,多台 AP 協同運作 安全性 基本 WPA2/3 加密 可整合 VLAN、防火牆、RADIUS 認證 延展性 加一台就亂掉,漫遊不順 模組化擴充,多據點統一管理 成本效益 便宜但壽命短、常壞 初期貴,但長期穩定、維護少 👉 簡單說:家用 Wi-Fi 適合小家庭或 5 人內團隊,但只要規模一擴大,就會出現各種問題。 如何判斷你的 Wi-Fi 是否「不夠用」? 員工超過 20 人 ,Wi-Fi 常掉線、速度變慢 客戶或訪客來公司 ,必須用同一組 Wi-Fi,存在資安風險 公司內部有 NAS、ERP、雲端應用 ,傳輸效率低落 多部門同時上網 ,流量互相干擾,缺乏 VLAN 隔離 IT 或老闆自己 一天要重開機好幾次 ,救火變日常 如果以上中了一項,代表你該考慮升級;如果中三項以上,那就一定要換企業級 Wi-Fi 了。 什麼時候該升級企業級 Wi-Fi? 公司人數持續成長 開始有 遠端辦公 或 多據點 客戶或產業對資安有規範要求 網路不穩已經影響員工工作效率 經常需要外部顧問救火,隱性成本比設備還高 結論:投資專業 Wi-Fi,避免隱性成本 家用 Wi-Fi 雖然便宜,但當企業規模成長,這樣的選擇往往會成為 效率黑洞 。與其常常斷線、浪費人力維護,不如一開始就建立 可擴充、安全、穩定的企業 Wi-Fi 架...